近年来,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日益频繁,双11之后紧接着便是双12,这一购物狂欢节自2011年由淘宝首次推出,已连续举办了11届。然而,2023年,淘宝将双12更名为“年终好价节”,尽管2024年又恢复了双12的宣传,但这一节日的氛围已悄然发生变化。
在今年的双12购物节期间,淘宝和京东都将跨店满300减40作为核心玩法。京东延续了双11的策略,为满减商品提供公域流量支持,并继续支持商家“打标免报名”。而淘宝则新增了“捡宝”玩法,通过小游戏让消费者有机会以低价购买到大牌商品。淘宝市场部负责人表示,双11更注重品牌营销,而双12则更侧重于以特色供给和趣味活动来吸引消费者。
不过,年末的促销活动并未止步于双12。紧接着,又一个大型促销活动“双旦礼遇季”接踵而至,同样提供了跨店满减和官方立减的优惠。相比之下,拼多多则采取了更为常态化的购物节策略,双12周期几乎与双11无缝衔接,从11月22日持续至12月12日。今年,拼多多还特别优待被邀请的品牌旗舰店,只需提前完成锁费并通过审核,店内符合条件的商品即可参与活动。
在内容电商领域,抖音和快手也加入了双12的促销大军。抖音重点宣传自己的“年终狂欢季”,招商报名时间从11月20日一直延续到12月下旬。而快手则为双12加上了“年终狂欢购”的后缀,主打一系列全域激励手段。这些平台都在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,为自己的购物节增添更多特色和吸引力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双12似乎已不再是一个全平台心智统一的促销狂欢。它逐渐成为各个平台自我消化、自我强化的购物IP。特色被更多地提及,“节日感”开始淡化。平台们仍然重视年末的促销时机,但并非以塑造一个行业级别的大狂欢为目的。好物节、好价节、好礼节层出不穷,双12的定位变得模糊。
回顾今年的双11,其持续时间之长、优惠力度之大,都堪称历年之最。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,双11的活动周期已经延长到了从10月中旬开始,持续到11月中旬。预售、预热、抢先购、开门红、返场等环节层出不穷,消费者有更多时间进行选择和购买。再加上多数平台已经通过各种预售模式提前锁定了消费需求,双11的销售额也再创新高。
除了销售额的增长,双11还呈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。一是平台越来越重视私域与核心用户。以淘宝为例,今年双11期间,88VIP会员的下单人数同比增长超50%。平台通过提供更多额外优惠券等方式,进一步提高了这些高价值用户的黏性和复购频率。二是直播电商与货架电商的竞争拉平,来到了同一片战场。抖音和快手的双11战报显示,货架场带动的成交额显著提升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双12更多地成为了进一步绑定核心用户、强化品牌认知的契机。淘宝通过小游戏+购物的方式吸引年轻用户;抖音则通过重视新商导入与经营激励、平衡场景驱动购物和搜索驱动购物等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购物IP。而拼多多则通过更新价格保护服务规则、推出“超级加倍补”“百亿消费券”等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促销IP。
如今,平台选择足够多,促销活动足够频繁,消费者在选择在哪个时间节点消费时变得越来越随意。传统的购物节利用消费弹性原理硬性干预供需的思路已经受到冲击。为避免这一电商一手创造的消费文化变成“例行公事”,平台们需要为其赋予新的价值。显然,“价格战”已经淡出历史舞台,“价值战”的时代已经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