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5-01-02 03:37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7745886

时序更迭,一岁将尽。如果用一个关键词贯穿城市2024,“竞业”无疑是最恰当的。

“竞业”即是竞争产业。当前,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产业浪潮滚滚向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迭代出更高效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重塑了区域竞争的核心业态。

城市不约而同以“竞业”之姿,向“新”突围,正是基于对发展大势形成的共识——

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过去这一年,低空经济、自动驾驶、具身智能……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。站在时代风口,挑战与机遇互相转化,不进则退,慢进也是退,必须勇立潮头,抓紧布局。

这是城市进化论走过的第七年,过去的365天,我们共发布了近600篇原创文章——

聚焦老牌工业城市转型焕新,它们用实力证明“传统”不等同于“低端”,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;关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崛起,一批城市迎来收获的季节;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,我们也关注那些勇闯“无人之境”的城市,看到撼动未来区域格局的无限潜力与可能……

展望2025年,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,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。在向新发展的大局中,把握形势,形在当下,势在长远;既要看优势所在、长板所在,也要看困难所在、短板所在。这才能扬长补短、有的放矢。

基于这一年的积累,我们盘点了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,虽然它们无法代表所有,舆论也不会只有一种声音,但它们都曾“闪光”于2024,都曾或多或少照见当下城市发展的产业进程。

低空经济——深圳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7749039

这一年,“低空经济”的水沸腾到100度。

被称为“无人机之都”的深圳,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900亿元,同比增长20%。坐拥无人机产业的深厚“家底”,深圳率先发力,在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同时,一面开启“疯狂建机场”模式,一面不断落地各类应用场景,低空经济加速起飞。

数据显示,深圳在低空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,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%,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%,大疆、道通、科卫泰、联合飞机、峰飞航空、德国百合花、卓翼智能、沃兰特等头部企业均选择深圳。

今年初,深圳出台全国第一部低空经济法规《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》;11月,深圳被列为中央空管委开展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;不久前(12月25日),深圳还为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,竞逐“低空经济第一城”。

从“无人机之都”到“低空经济第一城”,这座擅长创造“奇迹”的城市,仍在不断书写新的奇迹。

汽车产业——重庆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391015

声势浩大的汽车产业变局,承载着太多城市的崛起与沉浮。

比如重庆与广州,这两座老牌汽车城已缠斗多时。相比广州艰难捍卫自己坐守多年的“霸主”地位,重庆则上演了从狂奔、掉队,再到奋起赶超的跌宕故事。

雄厚的产业基础,让重庆曾高喊要成为“中国底特律”, 2014年至2016年间,连续三年稳居“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”,产量一度超过300万辆。曾经踏足山巅,也曾跌落谷底。在新能源浪潮来临之际,“船大难掉头”的重庆,合资品牌败退撤走、本地车企破产重组,最低迷时汽车产量直接腰斩。

如今再次归来,重庆打出一场漂亮的“绝地反击战”。2023年,重庆以232万辆的汽车产量,重回全国第二;2024年上半年,又以121.4万辆的成绩晋级全国第一,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赛道转身。

不论是高速增长的表现,还是攻擂冲顶的势头,与时偕行、与众偕行,是重庆作为转型标杆城市最重要的意义。

自动驾驶之城——武汉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0595296

过去一年,在“city不city”的中国游热潮中,“无人驾驶震惊外国人”等话题成功出圈,更引来外交部为“赛博武汉”点赞。

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网联赛道,已然拉开新能源汽车竞争下半场。在中国成为最大汽车出口国的当下,智能网联赛道也上演着暗流激荡的产业竞赛。而武汉正以先行者的姿态勇立潮头,争夺“自动驾驶第一城”。

作为国内首个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牌照的城市,短短几年间,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已雄踞全国第一;拥有全国规模最大、网络性能最优、组网模式最全的5G车联网;打造了全国范围最广、车辆最多、场景最为多元的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运营示范区……

勇闯“无人区”,势必需要面对更多未知与考验。作为人工智能落地进展最迅速的场景之一,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仍然道阻且长。但一个新事物,从“无人看好”到“无人能及”,决胜往往就在“坚持”二字。武汉,只能选择迎难而上。

绿氢产业——榆林

图片来源:榆林日报

资源型城市,过去往往是一种“负面”标签。

行业周期性强,遇到调整期时,地方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。但随着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资源型城市格局也在全面重塑。一些城市黯然离席,一些城市全新登场,榆林,可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。

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处,榆林煤、油、气、风、光等能源资源富集,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,原煤、原油、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%、5.2%、10%。2023年,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达7091.44亿元,成为首个突破7000亿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。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。从前景来看,中国氢能联盟预计,到2025年,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;到2030年,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,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%。

寻找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早在2020年,中国西部氢谷(榆林)氢能产业园就已经开工。2022年,陕西氢能产业发展公司落地榆林。2023年,榆林开始举办西部氢能博览会。今年以来,一系列支持政策,展现了这个传统能源城市发展氢能的决心——成为“西部氢能之都”。

航空产业——南昌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102805

国产大飞机正成为产业发展“新引擎”。

有机构预测,C919有望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规模,并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再上新台阶。每一座城市都希望能在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。

南昌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。竞逐航空产业,江西曾一度争取C919大飞机项目第二总装基地落户南昌。当地官员曾公开表态,“南昌是离上海最近的能够制造C919大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,无论走水域还是陆路去上海都非常方便”。

虽然今年C919第二总装厂官宣落地浦东临港片区,但南昌也迎来了新起点。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,首个以“大飞机”命名的产业集群——长三角大飞机(含江西)集群胜出,有望提升该区域内的产业聚集度。

此前,江西南昌航空城已成为全国唯一汇集中航工业、中国航发、中国商飞三大航空央企的航空产业园区。随着江西“入群”长三角,还将为南昌造就更多发展契机。

近年来江西提出“省会引领”,即聚力提升南昌的首位度,做大做强南昌大都市圈。毕竟,作为中部省会城市,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尚未突破万亿元,省会强则全省强,省会兴则全省兴。从战术上看,以“产业强市”,航空制造是关键一招。

人形机器人产业——北京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0568384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培育未来产业。

今年以来,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继大模型之后的科技界新热点,被广泛视为“人工智能+”的重要突破口。甚至有观点认为,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之后,又一个颠覆性产品。

面对爆发式增长的新赛道,北京最大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。作为科技创新中心,北京集聚了众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创新资源,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“自主智能无人系统”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中科院自动化所的“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”全国重点实验室等,这些机构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深厚技术积累。

当前,企业主导开发商用人形机器人产品成为主流趋势,北京聚集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、小米机器人、优必选、理工华汇、星动纪元、银河通用等人形机器人企业。此外还支持以小米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,开发满足柔性制造场景应用需求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平台产品。

按照北京的规划,到2025年,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,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,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
冰雪经济——哈尔滨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7728964

这一年来,全国各地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。

从文旅相关部门开通社交账号主动营销到各种旅发大会,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11月底,已有30个省份召开与旅游发展或文旅发展相关的主题大会。

眼下,随着冰雪季节到来,被网友调侃为2024年“第一座待爆城市”的哈尔滨,如今又重回文旅流量“C位”。近两年的中国文旅市场就像一台“爆款制造机”,淄博、江门、天水、阿勒泰、隰县……“网红”城市前赴后继,但能像哈尔滨这样归来仍是“顶流”的,并不多见。

究其原因,哈尔滨本就是一座资深旅游城市,有悠久的历史传承、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冰雪景观。在“尔滨,你让我感到陌生”的花式宠粉操作中,更多人得以近距离了解这座冰雪之都。而在大力提振消费,积极发展冰雪经济的政策驱动下,一个万亿级市场呼之欲出,哈尔滨正在迎来新的流量风口。

不过,与网红城市相伴而生的一个争议是,“网红”标签究竟能给城市带来多少价值?当流量汹涌而来,城市又该作何选择?显然,这不是哈尔滨一个城市需要回答的问题。

演艺经济——海口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7742609

2025年,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海南自贸港将实现封关运作。当时代的光束再次打在海南身上时,作为海南省省会的海口,却一直没有太多存在感。

如今,这座城市似乎已经找到一个关键“突破口”。

今年9月,中秋假期首日,美国著名说唱歌手“侃爷”(Kanye West)的世界巡回试听会在海口举行。这场“海南建省以来成功举办的第一场国际级大型演出活动”,效果“一鸣惊人”,让网友直呼海口“有点东西”“强得可怕”。

近年来,演唱会堪称城市“行走的GDP”,而凭借59国免签、即将开始的封关政策等,海口在承办国际商演上有着独特优势。

站在演艺经济风口,海口已经设定好一个明确发展目标: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特色的知名“演艺之都”“首演之城”。某种程度上,这不仅事关海口旅游演艺产业成功与否,也将成为海南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先手棋。

园区经济——成都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619012

产业园区因改革开放而生,自诞生起就承担着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。

进入2024年,成都、杭州及武汉等两万亿城市不约而同将目光瞄准园区。“同题竞争”的默契背后,是城市工业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。正如成都所言,以园区“一子落”带动经济“全盘活”。

今年10月,成都举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,将在全市国家级、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“立园满园”行动,突出专业化、特色化方向,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。

园区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集聚,而产业集聚的核心是创造更多价值。目前,成都已有各级各类产业园区90余个,支撑成都形成2个万亿级、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在2024产业园区“未来力”指数30强中,成都有4个园区入围,数量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

但另一方面,成都园区也一定程度面临定位“失焦”、产业布局重叠、发展质效不高等短板。园区兴则产业兴、园区强则产业强。借力区域经济发展的“最小单元”,这座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,正校准目标,再度出发。

跨境电商之都——苏州

图片来源:摄图网_501603715

近年来,中国跨境电商迅速崛起,过去5年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,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。2024年前三季度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.88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5%,均创历史新高。

在全国外贸发展版图中,跨境电商也成为城市争相发力的风口。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、中国外贸第四城,苏州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,近3万家外贸企业,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外贸实力,让苏州成为跨境电商赛道的最强“潜力股”。

数据显示,近3年,苏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40%,在机械设备、高端纺织、智能家电、光伏产品等多种行业构建了数条“苏州特色”跨境电商十亿级产业带。

但苏州显然并不满足于此。客观来看,与深圳、上海、宁波和广州等城市相比,苏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差距较为明显,跨境电商在苏州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也相对较低。

按照最新目标,苏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每年要实现翻番以上,到2026年力争达到1500亿元——这一目标超过了“电商之都”杭州眼下的水平,也意味着苏州必须在三年内完成超过十倍的增长。按照苏州的“雄心”,苏州不仅要成为“生产基地”,而且要成为“贸易中心”,成为产业规模大、创新能力强、基础设施全、发展生态优、对外交流合作水平高的跨境电商发展强市。

专家点评

陈宪,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,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

城市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经济。这里,经济与民生几近同义。经济又是由产业组成的,产业带来就业、薪水和税收。城市经济总量是各产业增加值之和;城市经济质量则由产业的质量直接决定。所谓产业的质量,具体表现为产业的竞争优势。

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,就是告诉我们,这十座城市有竞争优势的产业,或有特色的产业。优势产业对城市来说很重要,数万亿元的GDP则需要产业体系支撑。就像深圳,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,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深圳都有上佳表现。

优势产业要通过“链主企业”即头部企业打造坚韧的产业链配套链供应链,方能对城市的产业体系、百姓民生做出持续贡献。特别需要指出,一座城市在某个时期形成的特色产业,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优势产业。

从特色产业到优势产业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诸如冰雪经济、演艺经济,要形成优势产业,需要城市和企业持久协同用力才有可能。打造若干个优势产业,并将它们做强做大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,进而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。

曾刚,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、终身教授,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

过去这一年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中国式现代化、新质生产力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、竞争产业、现代化产业体系、高质量发展等“新词”频繁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种政策文件之中,转危为机、转型发展、先行探路、向“新”突围成为不少有为政府的工作方针,也体现在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的遴选与报告之中。

总体上看,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具有如下特点:第一,“新”。入选案例城市政府摒弃墨守成规的陋习,奉行以新应变的新风,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新技术开发、应用、转化方面,大胆探索,率先突破,争夺“话语权”,抢占新“赛道”;第二,“强”。城市政府紧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主线,以竞争产业选择、培育、壮大为抓手,聚焦重点,奋力拼搏,勇攀制高点,全力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;第三,“广”。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,各地差异巨大。尽管案例城市数量仅限十座,但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却包含了东西南北、主导产业、新型业态、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,反映了作者在案例城市、主导产业选择时追求“广泛代表性”;第四,“雅”。2024十大“竞业”之城完美地将科技革命、产业创新、政策设计、城市发展等要素融合在一起,撰写思路站位高。

秦尊文,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、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
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: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。十大竞业之城,竞相塑造引领型发展。

深圳,全球最霸气的无人机产业聚集地,打造出最强的“低空经济第一城”;短短几年就问鼎“新能源汽车第一城”,今年更是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销第一城,将为我国今年新能源汽车全球“十连冠”作出新贡献。其秘诀,就是紧紧依靠创新驱动,撇开燃油车赛道,领中国新能源车风气之先。深圳,不愧为具有活力的“创新之城”。

武汉,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,也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。2024年2月27日,“萝卜快跑”无人自动驾驶车辆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,从汉阳来到武昌,掀开覆盖武汉三镇新一页。武汉一举超越美国硅谷,成为全球“自动驾驶第一城”。武汉的城市精神就是“敢为人先”,极大地促进了“引领型发展”。

汤继强,四川省和成都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,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,西财智库主任、首席经济学家

2024风云变化千帆竞,百舸争流大海新。中国经济面对极为复杂的外部环境,表现出难能可贵的韧性,达到了基本的预期。

从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来观察,这次评出的十大“竞业”之城,可谓抓住了中国经济的关键和亮点,其中包括低空经济、自动驾驶、航空、氢能、人型机器人等热浪滚滚,园区经济、演艺出圈、冰雪过节,天南海北,热闹非凡,成为中国经济铺天盖地的新图景。

总体上来讲,我们将满怀信心迎接“十四五”收官和“十五五”开局,昂首挺胸走向2025年,相信并期待未来的中国经济能够逆风上扬、稳中求进,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首页
评论
分享
Top